
- 社團法人台灣女子職業高爾夫協會 第四、五屆理事長
- 社團法人台灣女子職業高爾夫協會 第一、三屆副理事長
- 社團法人台灣女子職業高爾夫協會後援會 總召集人
- 高爾夫雜誌評鑑 台灣五十大名師
- 景新高爾夫練習場 駐場教練
- 太平洋聯盟台灣分公司 訓練推廣中心 總教練
- 中華體育協進會 國家級教練
- 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A級教練
- 日本女子職業高爾夫協會JLPGA會員
- 台灣女子職業高爾夫協會TLPGA會員
- 2015年 國際奧會 婦女與運動傑出貢獻獎 台灣區得主 亞洲區第三名
-
1955
出生於彰化縣鹿港鎮,父母務農,上有四個哥哥三個姐姐及一個妹妹,排名第八。
-
1970
15歲在同鄉介紹下進入新竹縣新豐球場擔任桿娣。
-
1971
16歲時在球場會員周至柔將軍推薦下,獲得許金德董事長支持開始練習高爾夫,20歲成為國手,多次代表台灣出國參賽為國爭光。
-
1979
26歲代表台灣贏得哥倫比亞舉辦之第五屆世界女子業餘高爾夫錦標賽團體冠軍及個人季軍,及瓜地馬拉女子業餘錦標賽個人亞軍,獲頒國光獎章殊榮。
-
1979
26歲通過台灣職業考試,但因台灣沒有職業比賽,在新豐球場擔任球師。
-
1980
27歲時日本女子職業巡迴賽首度向外國人開放名額,卻苦因沒有旅費欲放棄之際,球場會員及朋友熱心籌措經費終能成行,歷經一年兩地奔波,自學日文並通過層層關卡以第二名優異成績,成為首位通過公開資格賽進入日本巡迴賽之台灣選手。
-
1981
28歲贏得美津濃新人賞冠軍及台南女子公開賽冠軍,成為日本廣濟堂企業代言選手,終能站穩腳步成為日巡賽種子選手。
-
1980-91年
感念當年諸多貴人的幫助下才能圓夢,旅居日本長達12年除了自身努力不懈追求個人成就,也以飲水思源之心提攜後進陳麗英,曾秀鳳,黃玉珍等台灣選手相繼進入日巡賽。
-
1992
39歲之後,在父母相繼過世及長期征戰造成運動傷害的低潮時,決定返台治療。
-
1993
傷癒後已喪失日巡種子選手資格。旅外多年脫離台灣生活圈,一切從零開始,但台灣沒有比賽,只能選擇接受練習場約聘專職教球。
-
1993-至今
從事全職教師超過二十年不間斷,教學內容紮實,態度認真及和藹可親的形象深植人心,成為北台灣最受愛戴之女子名師。
桃李滿天下,受教學生人數超過三萬人,有教無類,除了培訓選手及職業選手外,也廣納業餘社會人士,企業團體,年齡涵蓋長春,女子及青少年幼童等。
除了指導學生札實的基本動作,對於高爾夫禮儀及規則的教育也諄諄教誨,循循善誘,是台灣優質高爾夫運動的重要推手之一。 -
2000
有鑑於女性及青少年在學習初期因肌耐力不足,跟不上同組男性球友的步伐而喪失興趣,或是因不會開車或不會認路而無法下場之缺憾,成立劉素卿女子學聯會,透過團體及個別輔導方式,引導初學之女性及青少年學生逐漸對高爾夫運動產生興趣,並成為同濟間之佼佼者。而這群種子學生也開枝散葉,成為目前台灣各主要業餘球隊的中間份子,包括規模最龐大的中華婦女會,台灣左手業餘高爾夫協會,贊助國際高爾夫賽事不遺餘力的裙襬搖搖球隊,台中深具影響力的鈺豐高爾夫協會等。
-
2007
高爾夫雜誌(Golf Magazine)首度評鑑即獲選台灣五十大教師(不分男女)至今,同時獲選之陳麗英老師及高育薇老師皆為該學生。
-
2001
- 過去附屬於男子選職業協會(TPGA)之下,在創會會員42位女子選手的推動下獨立出來,成立台灣女子職業高爾夫協會(TLPGA),黃玥珡當選首屆理事長。
- 在黃理事長邀請下擔任首屆副理事長,創立並擔任TLPGA後援會總召集人,在學生的支持下勸募超過百人次/千萬台幣,在協會草創毫無資源之初,挹注資金來啟動會務,及舉辦第一場女子職業賽事-2003TLPGA暨老爺公開賽。
- 為培育優秀青少年及向下紮根,協助推動每年四場傳承賽,讓青少年朋友與老師同組競賽,體驗職業賽事氛圍,提升心理素質及接受正確高爾夫規範及洗禮。
- 理素質及接受正確高爾夫規範及洗禮。2002年賽事達11場,總獎金達450萬元。
- 2003年賽事達6場,總獎金達120萬元。
- 2004年賽事達7場,總獎金達705萬元。
-
2004
- 蔡麗香當選第二屆理事長,持續擔任後援會總召集人職務,協助勸募,志工招募及訓練工作。
- 2005年賽事達5場,總獎金達880萬元。
- 2006年賽事達6場,總獎金達655萬元。
- 2007年賽事達6場,總獎金達750萬元。
-
2007
- 蔡麗香連任第三屆理事長,續任第三屆副理事長。
- 2008年賽事達7場,總獎金達1200萬元。
- 2009年賽事達10場,總獎金達2040萬元。
- 2010年賽事達8場,總獎金達2370萬元。
-
2010
- 在前任理事長的鼓勵下,決定承擔推動會務之重責,並獲得最高票當選TLPGA第四屆理事長。
深感推動賽務面臨困境包括:- 高爾夫在台灣被冠上貴族運動的標籤,社會觀感不佳。
- 高爾夫在台灣不如棒球籃球網球等運動普及化。
- 台灣沒有公共球場,因商業營運考量,私人球場對於培訓職業選手並不熱衷,自主訓練費用很貴。
- 台灣僅有零星賽事,選手轉職業就失業,遠赴海外需花費每年數百萬旅費,非一般家庭可負擔。
- 高爾夫在台灣被冠上貴族運動的標籤,社會觀感不佳單項運動協會成員人數太少 (女子僅70位,男子較多也僅有400多位),靠會費收入不足以支持賽事。
- 女子運動組織較男子及青少年在人數上及資源上更為薄弱。
- 台灣仍屬男性握有絕大部分行政及經濟資源的社會,決策者因不了解或避嫌而沒有贊助女子活動。
-
2011
- 適逢台灣選手曾雅妮在美巡賽大放異彩,成為世界球后,並在政府及揚昇球場許董事長的爭取下,促成美巡首度來台舉辦第一屆揚昇LPGA台灣錦標賽,讓台灣高爾夫看見一線曙光。
- 對於高爾夫環境不如歐美澳,人數不如中日韓的台灣,該如何建立適合自己的高爾夫環境,才能培育出更多運動人才,讓協會能永續經營。
- 推動三階段賽事,依贊助者預算之方式舉辦大中小型賽事,並以專款專用公開透明模式獲得贊助者的信任,達到每個月最少一場賽事,推廣高爾夫運動的首要目標。
- 設立最佳人緣獎及最佳服裝獎,聘請運動攝影師捕捉選手畫面,不以處罰而以鼓勵方式提升選手內外在形象,建立良性循環。
- 在經費拮据的情況下仍堅持影音紀錄每場賽事,詳實為選手留下寶貴的歷史畫面。
- 2011年賽事達11場,總獎金達4680萬元。
-
2012
- 架設雙語網站讓資訊更透明化,吸引優秀選手來台參賽。
- 與臺北市立大學建教合作,開發即時成績系統及技術分析數據,讓所有關心賽事的球迷能零時差接收正確的資訊。
- 聘請各大學院運動休閒管理系師生參與賽務,培育高爾夫產業人才。
- 在得知台灣因經濟規模不足及政治考量下,有被邊緣化的危機時,砌而不捨的爭取,終於獲得政府及民間企業傾力相助,在三個月內達成十場公開賽之高門檻,並向世界積分組織遞出台灣的第一份申請書,以納入高爾夫聯合國,幫助台灣選手在國際間獲得平等待遇為目標。
- 首度與韓巡共同認證 裙擺搖搖國際邀請賽。
- 2012年賽事達15場,總獎金達7030萬元。
-
2013
- 持續提升賽事規模及選手陣容,與美日歐韓澳中等各國際巡迴賽密切交流,建立友誼及討論共同認證賽事之機會。賽事規模達世界第五大,僅次於美日歐韓巡。
- 引進世界頂尖之安妮卡學院來台為台灣選手量身訂授課內容。在世界球后安妮卡與台灣百勝球後涂阿玉老師及台灣資深師資團的熱烈交流中,讓台灣選手不用遠赴海外,在國內就能接受世界一流師資的指導。
- 以最高票連任第五屆理事長。
- 2013年賽事達19場,總獎金達14310萬元。台灣巡迴賽總獎金達到世界第五大規模,僅次於歷史悠久的美巡日巡歐巡韓巡,並超越中巡及澳巡。
-
2014
- 四月份在裙襬搖搖球隊支持下,在美國舊金山默塞德湖球場,TLPGA認證裙襬搖搖LPGA菁英賽,並成為首位在美國本土與美巡共同認證賽事的組織。
- 台灣選手實力達世界八強,TLPGA四位選手曾雅妮,盧曉晴,龔怡萍,姚宣榆獲邀參賽首屆美巡賽之國際皇冠盃。
- 七月份TLPGA終於在申請第三年,獲得世界積分組織納入會員,成為世界九大巡迴賽之一。其他分別為美巡/日巡/歐巡/韓巡/澳巡/中巡/美次巡/歐次巡。從此台灣可自主性認證賽事,不用寄人籬下,台灣選手在自己的家鄉參賽便可獲得寶貴的世界積分排名。
- 十月份在富邦金控的冠名贊助下,TLPGA首度主辦總獎金高達200萬美金的富邦LPGA台灣錦標賽,並爭取到高達20個台灣選手參賽名額。
- 賽事在有積分的加持下,台灣選手名次突飛猛進,該年台灣選手共獲得九場海外及五場國內賽事冠軍,新申請入會的選手達11位,為創會以來最高人數,總會員人數也達百人里程碑。
- 2014年賽事達17場,總獎金達16230萬元。
-
2015
- 首度與菲律賓女子巡迴賽結盟,共同主辦首屆ICTSI菲律賓女子公開賽。
- 成功與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香港高爾夫球場及香港職業高爾夫協會結盟,共同舉辦首屆香港女子公開賽,這是香港首度舉辦擁有世界積分的女子職業賽事。
- 在中國信託的大力促成下,兩岸協會首度在大陸本土,官方認證下,舉辦中國信託上海女子菁英賽。
- 劉理事長獲得科技希望聯誼會宣明智理事長的支持,協辦一場科技希望公開賽及六場科技希望巡迴賽。
- 其他新增賽事有午餐會TPC菁英賽及三商美邦傳承賽。
- 賽事水平持續提升,台灣選手獲得世界排名的人數在五年內從11位倍增至40位,並持續成長中。
- 2015年賽事達25場,總獎金達18510萬元。賽事水平持續提升,幫助選手提高世界排名,爭取奧運參賽資格。
- 規劃職場教育課程,提升選手球技,心理素質及媒體應對。
- 建立教學系統,引導資深選手創造職場第二春。
-
2016
- 首度與美國Symetra次巡賽共證兩場賽事。
- 由台巡賽共同主辦之ICTSI菲律賓公開賽達到世界積分門檻,一年增加至三站。
- 由台巡賽共同主辦之香港女子公開賽則由香港業餘選手陳芷澄獲得逆轉勝,更幫助她獲得奧運參賽資格。
- 第二屆國際皇冠盃,台灣再度以第五強取得參賽資格,台灣代表隊(盧曉晴、龔怡萍、曾雅妮、程思嘉)獲得並列第三佳績。
- 在睽違百年後,高爾夫被重新納入2016里約奧運正式項目,會員盧曉晴及龔怡萍分別以排名19及20獲得寶貴參賽資格,並代表台灣為國爭光。
- 新增賽事有太平洋聯盟傳承賽,中悅建設女子公開賽,兩場TLPGA公開賽及法國巴黎銀行TLPGA傳承賽。
- 場次達27場,年度總獎金達1.996億元。